當前,全球經濟一體化步伐加快、國際貿易飛速發展,但貿易摩擦頻繁發生,各行各業標準化的作用越發凸顯。在國際貿易中,標準的國際化不僅對產品質量把控有重要影響,對參與經濟全球化也具有重要意義。標準是技術、創新和貿易的基本要素。標準和認證緊密相連。認證作為檢驗標準實施方法的有效手段,也必然隨著標準化工作的提升而有所發展。
建筑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進入新時代,提高技術含量、提高管理水平、提高質量和效益,以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是中國建筑業轉型升級的重點。
在全面深化改革、大力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建筑業換擋升級的背景下,在住房城鄉建設領域,推進認證認可工作,構建高水平的認證公共服務平臺,推動認證認可政策制度研究、科技和標準化發展、認證結果采信,將助推建筑業質量、效率和動力變革。
制定適合國情的認證制度體系
“中國的建筑業在過去的幾十年、尤其是最近20年里,取得了高速和驚人的發展。然而,隨著我國經濟進入‘高速增長階段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轉型期,建筑領域向標準化、信息化、綠色化轉型是轉變發展方式和增長動力的關鍵。”中國工程建設檢驗檢測認證聯盟(以下簡稱“聯盟”)理事長、中國建設科技集團副總裁孫英指出,我國工程質量認證體系的建立是為了彌補國內工程質量認證制度的空白。高起點、高標準、高品質推動質量認證的應用與發展將為我國建筑業樹立品牌標尺,助力建筑業以更高姿態“走出去”,實現建筑業高質量發展。
“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建筑業走出去的重要橋梁。在“一帶一路”民用建筑認證制度現狀調研工作中,沿線國家被劃分為東亞、西亞、南亞、中亞、東盟、東歐國家及獨聯體、區域外發達國際地區。調研內容包括標準體系發展模式、技術法規制定主體、標準制定組織、標準協調組織、標準化組織、認證認可機構主體、認證類型、采信方式等。
根據認證制度發展的主要推動力、市場和政府介入的程度以及管理主體的統一程度,認證認可制度的發展模式分為三種:市場推動的發展模式、政府主導的發展模式、政府與市場協同的發展模式。比較三種發展模式,市場推動的發展模式特點鮮明,即國家、政府干預經濟的程度低、市場化程度高,代表國家是美國。因存在明顯問題,目前該模式逐漸由分散走向集中。政府主導的發展模式具有以政府為主導建立認證制度的特點,代表國家是日本。在這一模式中,政府在經濟運行中扮演重要角色。但是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完善,政府對認證行業監督管理的方式從政府參與、政府主導逐步向政府授權、政府與行業組織合作等方式轉變。第三種模式是前兩種模式的混合形式,代表國家是歐洲各國。在發展初期主要是以市場為主要推動力逐步發展出認證制度。隨著認證制度的發展,政府開始以行政管理手段介入,通過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以規范市場良好有序發展。
三種認證認可制度的發展模式雖各有不同但建立原則完全相同,即根據所處時代的特點以及國家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水平來選擇模式。因此,在認證制度的建立和發展模式選擇上,我國應借鑒參考發達國家的經驗、但不可生硬照搬,應充分考慮自身發展特點和實際情況,明確戰略定位和發展方向,制定適合我國國情的認證制度體系。
多方助力創新認證制度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進一步滿足政府機構職能轉變和工程建設行業健康發展的需要,我國應大力開展質量認證工作,以認證激發工程建設質量提升動能,在保證認證制度與市場健康持續發展的基礎上,加強多方面能力建設,締造自有品牌,提升國際影響力。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認證認可工作,出臺的一系列文件為認證認可服務國家工作大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機?!?11月13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認證監管司副司長潘麗芬在首屆中國工程建設檢驗檢測認證大會上表示,為了落實國家質量提升和創新質量認證以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深化的相關要求,中國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出臺了一系列改革舉措以推動認證認可的創新發展,促進了市場上相關認證聯盟的產生。
潘麗芬補充說道,目前,中國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正在探索構建以信用監管、風險監管為核心的新型檢驗檢測認證市場監管體系,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抽查,嚴厲打擊認證檢測亂象,呼吁各個相關單位嚴格規范和維護檢驗檢測認證市場秩序,進一步提高認證認可的公信力,讓認證檢測行業回歸社會本位。